•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碳排放配额质押多点开花

        浙能集团旗下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2021年10月29日,乐清发电通过将持有的96.9856万吨结余碳排放配额办理质押,与工商银行签订一笔1亿元的贷款协议,并于当日发放总金额3652万元、年利率3.8%的款项。


        这是近期各地诸多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的案例之一。在此之前,山东、贵州、安徽、广东等多地已有多个碳排放配置质押应用案例。例如,作为“西电东送”第二批电源点,黔西电厂在早些时候以60万吨碳配额指标为抵押,申请到中国民生银行2817万元的低利率贷款。


        “碳排放权质押”是碳金融绿色信贷业务的一种方式。通常来说,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指的是,融资需求方将生态环保部核发的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品,以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价格作为碳资产价值的评估依据,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融资的业务。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在千呼万唤中鸣锣开市。在此两天之前,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谈到,碳排放权将来作为一个很有效的抵质押品,可为银行扩大融资提供重要的质押基础。


        浙江于近期印发了《浙江省碳排放配额抵押贷款操作指引(暂行)》(下称《指引》)。该《指引》表示,银行机构可参照近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确定碳排放配额价值,并结合碳排放总配额、剩余期限、交易价格波动情况等综合确定碳排放配额抵押率。


        尽管多地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项目被冠以“首单”“试点”标签,但星星之火正在逐渐形成“燎原”势头。根据相关统计,《指引》发布以来,浙江省内办理碳排放配额抵押贷款的企业已有25家以上。与此同时,银行金融业对于参与绿色信贷业务的力度和迫切性正在提高,而能源企业也逐渐重视起碳资产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电力企业也开始纷纷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2021年10月22日,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国家电投总部举行揭牌仪式与座谈会活动。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出席揭牌仪式时谈到,碳资产管理公司将打造好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与低碳服务的平台与窗口。此外,华电、华能、大唐、国家能源集团等发电企业,均已成立旗下碳资产管理公司。


        与传统抵押贷款方式相比,碳排放配额质押等碳金融业务将给传统的风控体系带来挑战,地方政府对于碳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推进决心就至关重要。


        10月19日,上海市政府在发布的《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场外和场内衍生产品创新。发展碳排放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增强碳金融市场活力。


        上述文件还强调,将企业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等领域信用信息,依法依规纳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强化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形成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企业信息披露和第三方机构评估评级三者互为补充、相互印证的绿色金融信用信息体系。


        这意味着,碳排放相关数据信息,未来将以更为“正式”的身份纳入征信体系。像碳排放配额质押这样目前仍属于新型业务的信贷融资方式,接下来有机会从试点走向更为普遍的应用。不过这仍取决于碳市场定价发现机制能否形成共识,以及评估体系与配套机制能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