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碳双控时代来袭,碳管理数字化市场空间将大幅扩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这意味着,中央已经为未来定调,我国要从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碳双控”,一个新的“碳双控”时代已然来袭

 

   我国的能耗双控政策自“十一五”以来便开始实施,是倒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为何要转向碳双控?碳排放双控市场又将暗含哪些机遇与挑战?

 

能耗双控弊端凸显

 

   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

 

   2013年1月国家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要求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落实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定期通报制度。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其中部分地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随后部分地区双控政策加码。而在面临能耗预期目标无法达成的关键期,一些地方往往被迫选择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对高耗能企业 “拉闸限电”

 

   近年来全国多发限电和停电,部分地区钢铁、煤炭、有色冶炼、水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纷纷停限产,不少舆论将此归因为“能耗双控”。专家指出,有些地方前期指标过早用完,临近新的能耗双控指标考核期,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见效快、一刀切的停电停产措施。


   有专家认为,“能耗双控”是规制性政策,缺乏灵活性,有些地方政府对政策理解不准确、不到位,或者政策实施滞后,使得经济发展与能耗双控的矛盾尖锐化

 

转型碳双控大势所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我国的能耗双控政策实施已久,但对能源消耗的控制一直不区分所用的能源是否为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一家生产单位的用电,不管用的是煤电还是新能源电力,受到的考核都是一样的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原来的能源双控制度当中,可能有的问题并没有成为主要矛盾,但现在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下越来越成为一些痛点、堵点。在很多专家看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应该积极推动能源消费的低碳化,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并不必然控制非化石能源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峰在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为了实现节能降碳,“能耗双控”政策不能动摇。但到了一定阶段后,可以从“能耗双控”调整为“碳双控”。能耗双控的范围比较广泛,新能源也包含其中。如果是碳双控,就是精准打击化石能源


   对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碳排放双控,金风低碳能源设计研究院相关专家解读称,此前能耗双控的初衷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对企业用能加以限制,但其无视可再生电力“清洁、低碳”的特点,在考核时与传统火电一概而论,与当前“鼓励企业优先使用可再生电力”的导向相悖。

 

   未来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意味着政策工具已瞄准到“控制全社会碳排放量”这一新的统一目标上来。考核机制可结合碳交易市场,实现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同向发力,驱动能源结构转型,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

 

实现还需“创造条件”

 

   “能源双控”政策机制由来已久,其初衷并不是为了“双碳目标”,而在目前的新目标新要求下,原本的考核机制与标准都需要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由于碳排放的核算、测量、报告制度等还不完善,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尽早实现需要创造的条件还有很多

 

   单纯节约能耗是不行的,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碳排放检测体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节能并不等同于减碳,同样的能源消耗既可以是高碳的也可以是低碳甚至零碳的,我们的目标是在保证必要能源供应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能源结构,用低碳或者零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逐步降低碳的含量。

 

   在保障当地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分解双碳任务,更加合理的制定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目标,通过怎样的结构性调整和计划性引导达成双碳目标,成为决策者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任务,统筹协调发展及环保之时需要长远思考并慎重决策的重要问题。

 

   本次中央经济会议强调创造条件转型碳双控,将有效协调能耗双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释放了空间,为较早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安排了解决路径

 

   有专家指出,考虑到能源规划的长期性,各地有必要在未来10年的视野下谋划碳排放指标设计。

 

碳管理数字化市场空间扩容

 

   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已一年有余,但对很多企业来说,碳管理依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领域,如今能源双控转型,更多企业将不得不主动去解决碳管理的难题

 

   有碳管理企业指出,用户企业在着手对碳排放进行计算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不了解如何划分自身碳排放的边界、不知道碳排放报告该涉及哪些内容、不清楚如何确保碳排放计算准确,此外,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进行全程跟踪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实现企业碳排放减排目标并将减排指标分解至企业各个生产运营环节,关键是需要掌握企业碳排放减排现状。因此必须要采集并统计企业碳排放量,建立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并根据排放数量实时更新数据库。

 

   今年9月,江苏无锡高新区与远景科技集团签约共建“双碳大脑”方舟碳管理平台,并将在首批200家重点规上企业开展试点,将助力无锡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区域碳管理“绿色样板”,实现碳排放和能耗指标的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统一管理碳数据、碳指标及能耗数据指标。


   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智慧化的能源管理还在路上,更高阶的碳管理已迫在眉睫。相对于能源的数字化管理,对碳的数字化管理更难完美实现。但机遇和挑战是共生的,谁能实现更加精准的碳管控,帮助全社会尽早实现碳双控,谁就有望赢得未来巨大的市场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