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当电力大数据遇上“双碳”目标,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2月14日,由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开发的“电力双碳智慧大脑”管控系统正式上线,并在新吴区落地投用。这一平台通过电力大数据的汇聚、分析、共享与应用,指导辖区企业为实现“碳中和”做好准备,助力早日达成“双碳”目标。

 

   近年来,电力大数据赋能城市发展的优势正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而不断凸显,将电力大数据与“双碳”目标相结合,促成了“电力双碳智慧大脑”等大数据平台的诞生

 

杭州萧山

 

   2021年7月6日,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与杭州相关部门联合推出国内首个“双碳大脑”。据了解,“双碳大脑”依托国网浙江电力能源大数据中心创建了碳地图、碳足迹、碳管理、碳减排四大板块,通过看碳、析碳、降碳三大功能来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节能减排,为城市和县域节能减碳提供了“国网方案”。

 

   “双碳大脑”绘制的“碳地图”汇聚了萧山全区电、气、煤、油等重要数据,并利用能-碳、能-电、电-碳关联算法,构建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六大领域碳的排放计算模型,从而确定碳达峰需要重点控制的领域。


   在碳地图上,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总量、能耗强度等信息一目了然,实现行业和企业能源利用和碳排放情况精准画像,为政府科学决策用能结构优化、企业推动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降耗提供参考。“碳足迹”则以行业能源消费特征为导向,绘制六大领域碳流溯源图,打造数字化碳排放监测大厅。

 

   作为一个全方位、深层次汇聚全社会电、气、煤、油等重要数据并实现数据联通和应用贯通的平台,“双碳大脑”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管理指标体系和区级、部门、企业的三级驾驶舱,实现了部门协同、业务协同、政企协同,其中企业驾驶舱具备设备和用能数据上报、碳耗预警等功能,可以指导企业优化用能结构、设备和技术改造,辅助开展碳排放管理。

 

   “双碳大脑”衍生出的萧碳码、碳账户、碳商城等应用,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引导碳排放结构和模式优化,构建减碳、降碳共享发展生态圈。

 

广东深圳

 

   2021年11月,南方电网首个“双碳大脑”碳监测分析系统在深圳正式上线,该系统对内实时采集全市300多万用户的用电数据,对外对接深圳市政府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基于能源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决策,服务政府、企业能源管理能力提升

 

   该系统以用户用电量为基础,可直接计算出“电力间接碳排放量”;结合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化石能源消费值,可计算出“化石能源直接碳排放总量”,并通过“化石能源直接碳排放总量”和“电力间接碳排放量”之和,进一步得出全市碳排放总量。

 

   此外,“双碳大脑”还将为政府能耗监控和双碳管理提供宏观分析、指标展示、问题定位等大数据分析服务;为工业园区、公共服务机构等重要用户提供能耗监测预警和咨询服务,助力企业、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北京海淀

 

   2021年5月26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主导建设、独立开发的海淀城市大脑智慧能源版块重磅出新,“电力+双碳”系列五个版块九个场景上线。“电力+双碳”子版块包括全行监测、高能碳耗、大气防治、减碳排污、绿色能源五个版块九个场景。


   其中,“全行业监测”主要通过监测和核算行业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相关指标,对未来社会、经济、产业消费等关键参数进行碳预测,并以多形式图表综合展示宏观行业碳排放的发展趋势。“高能碳耗”主要基于典型行业和小散乱污两处场景研判,对学校、医院、交通等典型行业及居民用户进行用电量监测,通过年度用电量对比、月度用电量等数据分析,辅助政府部门做出减碳措施决策。“大气防治”主要是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对重点排碳企业、应急减排两处场景进行监测;“减碳排污”则针对重点排污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两处场景进行监测防治;“绿色能源”主要通过北京市装机容量分析绿色能源结构演化趋势。

 

   据了解,国网北京电力将持续深化电力大数据应用,在海淀城市大脑智慧能源版块的基础上,加强水电气热等多元数据融合应用,为海淀城市大脑提供城市运行智慧能源综合支持应用,助力智慧城市运营和城市能源高效管理,服务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上海浦东

 

   2021年5月31日上午,上海市浦东新区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正式发布,标志着新区政府、能源企业和碳交易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数字化赋能“双碳”战略实施。


   在浦东新区将先行先试升级上线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全面整合电力、水务、燃气、政府、社会等多方系统平台数据,以企业能源碳排放量、清洁能源碳减排量、交通电能替代碳减排量等能源碳排数据为分析对象,为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用能客户提供能源碳监测、能源碳评估及能源碳预测等功能。

 

   以云平台开发的“能源碳预测”功能为例,配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上海市2020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生成的分析报告,将可实现“碳”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