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了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正考虑将在对中国的油气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加之伊朗和俄罗斯在对华能源贸易中已经开展了部分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纳入多元化结算货币体系的进程不断深化,寂静了多年的人民币国际化话题又重新燃起了新一波热度。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跨境人民币,国际离岸结算中心建设,人民币与多国主权货币的互换协议落地,“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开闸, CIPS体系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SWIFT替代),数字人民币等政策举措,不断推高了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22年1月,人民币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的国际支付货币(前三为美元、欧元和英镑),占比也超过了3%。
那么这波国际油气大国准备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为推手的新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给我国能源行业带来的影响会有哪些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厘清两个概念。
第一,沙特现在并没有宣布使用人民币作为原油交易的货币,多个权威主流的新闻媒体报道描述的是沙特正在考虑对中国的原油交易使用人民币。其实我国和沙特的原油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谈判早在6年前就开始了。沙特出于对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考量,现在表态加速谈判的进展。同时,就算最终谈判尘埃落定,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和中国的原油交易使用人民币,和其他国家的还是使用美元。考虑到沙特原油出口占整个国际原油交易的20%,中国又只占沙特原油出口量的25%,所以人民币在对原油国际定价的影响力在短时间内不会因为使用人民币结算而明显提升。
第二,我国和国际产油大国目前就原油交易的结算中,人民币仅仅作为贸易结算的替代货币,功能局限于支付。针对这种特殊双边贸易结算安排,往往需要两国同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除了沙特,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当前面临的政治形势都比较复杂,所以签署货币互换的时候,我方面临对方货币贬值而承担的金融风险很大。因此,就原油贸易采用人民币支付功能来看,机遇和风险并存。但是总体来说,这项安排利好人民币国际化。
当然除了前面讨论的金融层面问题,用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油气贸易,可能给能源行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第一,减少能源行业的金融操作失误。从十多年前“中航油”套期保值失利和中信泰富百亿美元的损失,以及2020年中国银行原油宝管理失误,到最近青山控股在镍期货上被国际金融机构集体逼空,最大浮亏近百亿美元等一系列事件我们发现,实体机构参与商品套期保值的金融市场操作,风险不可避免。以上巨额亏损事件,主体无外乎是手中有“实物资产”的大型实体企业,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目的也是套期保值而非投机博弈,理论上应该是没有风险敞口。但是金融市场云诡波谲,任何非“常识性”事件都会发生,例如负油价等。实体机构没有足够的应对经验,一波损失需要企业多年盈利来弥补。若采用人民币结算国际油气贸易,加之我国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现已成为国际主要的定价平台。这样国内能源行业在进行油气交易时,可以同时以人民币交易现货与期货,即实现以人民币进行全程闭环结算的风险管理,无需处理外汇。这就可以显著减少风险敞口,降低小概率事件带来的资金损失。
第二,有助于进一步理顺上下游产品价格机制。稳定的行业预期,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和金融资源获取有着重要作用。油气行业中,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定价话语权薄弱,相关产业链又特别长,所以油气行业上下游产品的价格联动机制让其利益相关群体难以形成稳定预期,以至于面对成品油价格联动的调侃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如果能在国际原油贸易中形成人民币闭环,油气行业价格机制未来会变得更加顺畅,有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有利于减少天然气价格波动对电价的影响。随着双碳进程的推进,我国预期将进一步加大天然气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由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点,我国约40-45%的天然气依赖进口,这就使得天然气发电的成本受到国际气价较大的影响。气电由于燃料成本较高,在电力市场中一般担任边际机组的角色。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国际气价的波动就可能对下游电力市场的价格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压力。构建以人民币结算的油气交易机制,将有利于减少进口油气价格的波动,从而减少对下游特别是电力市场价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