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指出,加快工业碳效码推广应用。依托工业碳效码应用,精准识别高碳企业,将其纳入重点节能监察名单,依法开展节能监察。优化项目申报、碳金融、绿电交易等重点应用,推动碳效评价结果应用覆盖金融、用地、用能、排污等领域。支持各地开发基于碳效码平台的创新应用,择优推广一批优秀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场景应用。
那么,工业碳效码是什么呢?它将发挥何种作用?浙江又是怎么做的呢?
什么是工业碳效码?
工业,是能源消耗大户,是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但是,工业企业用能形式多样、数据分散,国内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工作体系,致使企业自身碳排放底数不清,其所在领域、所在行业的碳信息及所处现状不明,政府也缺乏统一的权威平台来披露碳数据。
工业碳效码以能耗总量、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强度为核心指标,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用能数据,形成碳效智能对标体系,一“码”在手,科学评估企业碳排放情况,助力企业精准施策,赋能城市节能降碳。
工业碳效码有什么用?
工业碳效码的目标是科学、精准测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碳排放量和碳效水平,旨在鼓励绿色生产、引导低碳转型。
“碳效码”可逐层梳理企业“碳-能-电”业务,将水电煤气以及统计、税务等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39类数据进行共享、解构与整合,形成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能耗总量、能耗强度四大核心指标。
同时,以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关键字段,完成用户税电数据核查,打造一体化碳管理平台。“碳效码”后台好比一个碳数据仓库,可从一大堆能耗数据中推导出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并评估企业碳效值水平,引导企业自动对标先进,科学决策节能减排路径。
谁是先行者?
近年来,浙江持续加快数字浙江建设,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
2021年2月,国网浙江电力在湖州首创碳效码,进行企业碳排放数据统计与核算,核算结果对标根据行业碳排均值划分成的五个碳效等级,初代碳效码就此诞生。
根据工业碳效码,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高于2吨以上的为“高碳企业”。同时,浙江按照41个细分行业的碳效平均水平将企业分为5档,其中第5档就是碳效高于行业平均值2倍的企业。如果亩均效益也不好,那就是典型的高耗低效企业。
作为浙江省第一个工业碳效智能对标改革(碳效码)试点市,2021年2月,湖州市率先在长兴县开展“碳效监测评价”探索试点,在全国首创提出碳效码概念,以数字化理念为引领,系统拆解工业企业碳排放“测、算、评、治”等关键环节,建立了全国首个工业碳平台。
而继湖州之后,“工业碳效码”已走向浙江全省。2021年9月26日,浙江全省工业碳效码发布会暨场景应用推广会召开,升级迭代后的工业碳效码上线,正式向全省推广应用。
截止目前,已有11个地市的4.2余万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赋“码”。测算显示,通过这一举措每年可推动降低碳排放500万吨以上,相当于20万亩森林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2022年4月20日,工信部节能司组织召开的工业碳效码线上座谈会充分肯定了浙江在碳效码方面所做的工作,强调浙江省工业碳效码建设为全国工业领域数字化控碳做了很好的尝试和有益探索。
随着“双碳”目标不断向前推进,相关部门出台的诸多政策均与企业碳排放水平挂钩,比如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工厂评价。国网浙江电力亦与时俱进,于2022年4月底上新2.0版碳效码,其涵盖“碳诊断、碳技改、碳金融、绿色工厂、绿电交易”5大应用板块,并打造了“一键办理”服务平台。
实施节能降碳数字赋能行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深入应用,相关减碳产品将不断丰富,助力企业更好地实现“绿化”,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